儿童肥胖危害大 松山医院儿科:从小远离是关键
发布日期: 2023-08-12 01:06:35 来源: 腾讯网

近年来,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,其与多种并发症相关,威胁着国民健康,增加社会成本,已成为重要的公共问题之一。因此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需要家长、医生甚至全社会的重视。下面就跟着重庆松山医院儿科(新生儿科)主任唐仕芳一起了解一下关于肥胖的相关知识。

什么是肥胖?


【资料图】

肥胖是指由多因素引起的能量摄入超过消耗,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、体重超过参考值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。

摄入>消耗=肥胖

判断指标:

体质指数(BMI)

体质指数(body mass index,BMI):BMI=体重(kg)/身高²(㎡)(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)

体成分测量

体脂肪含量即人体内脂肪组织占体重的百分比,是比较直观地判断肥胖的指标。

向心性肥胖指标

腰围和腰围身高比(waist to height ratio,WHtR),可以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;我国目前设置的切点:

6—15岁男童WHtR>0.48

6—9岁女童WHtR>0.48

10—15岁女性WHtR>0.46

由于儿童与成人超重、肥胖的判断指标有所不同,不同年龄阶段,指标数值不同,所以判断儿童是否超重或肥胖,建议找专业儿童体态管理医师,进行判断指导。

儿童肥胖的原因与危害

肥胖的原因:

儿童超重、肥胖,与社会及家庭环境、自身饮食、身体活动、遗传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、内环境、精神心理因素、药物摄入等诸多因素有关。

肥胖的危害:

肥胖除了给儿童带来身体不适,还会影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,如身体形象障碍、自尊心低下、社会关系受损、过度内化(抑郁和焦虑)以及外化行为问题(多动性和攻击性)等。

有数据显示,约41%—80%的儿童肥胖可延续至成年。要想儿童成年后拥有匀称的好身材,需要从小注重宝宝体重管理。

远离肥胖怎么做?

原则:控制摄入,加强消耗(管住嘴,迈开腿)

生活方式干预

饮食

建议控制食物的总量,调整饮食结构和饮食行为。不建议通过过度节食减重。

在两餐间饥饿时,优先选择能量密度低、饱腹感强的食物,如低脂奶制品、新鲜蔬果等,尽量避免油腻及甜食摄入。

单靠饮食控制可能初期(6个月以内)控制体重满意,但长时间持续减重效果欠佳。

运动

应进行适合年龄和个人能力的、形式多样的身体活动。

建议身体健康的6—17岁儿童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的中、高强度身体活动,以有氧运动为主。

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,包括抗阻活动,每天使用电子屏幕时间限制在2小时内。

睡眠

睡眠不足是肥胖的高危因素。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:如良好的睡眠规律、睡前避免参与较兴奋的活动等。如有睡眠障碍,需及时干预,并解决睡眠障碍问题。

心理行为干预

肥胖儿童常见的心理因素,如压力、沮丧、抑郁等,易导致过度进食引发罪恶感,而陷入恶性循环,出现自卑、抑郁、焦虑等异常心理。

需要在生活中尊重及倾听他们的生活需求,而非一味地责骂、指责或打击。强调以家庭为单位、社会支持,创造积极效应,提高自信,维持远期减重效果。

药物治疗

儿童一般不建议,只有在经过正式的强化调整生活方式干预后,还未能控制体重增加,或改善并发症,或有运动禁忌时,才能对肥胖患儿进行药物治疗。

减重手术干预

一般儿童慎选。(重庆松山医院 供稿)

(注: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,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,仅供参考。)

关键词:

相关文章

热点图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