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末,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万人,占14.9%,同比上升0.7个百分点,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。从地域来看,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比城镇地区更高,且伴随空巢化日益严峻,何以让农村空巢老人健康身心、安度晚年?
强化兜底保障,让老有所养。一是体系兜底,健全农村养老体系。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,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单独确定养老金的水平与发放机制,分门别类,根据个体差异适当提高补贴金额。二是服务兜底,推进多元照料服务。家庭照料是基础。监督子女履行赡养义务,满足老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。互助照料是中坚。依托乡镇敬老院区域指导,加快推动政府主导、村级主办的照料服务机构全覆盖。社会参与是补充。鼓励各类符合资质要求的民间主体介入,引入社会资本,满足老人医疗、护理等多样化需求。三是科技兜底,打造一体化智能平台。联动市(县)级、乡镇,建立“互联网+养老服务”,打造农村养老电子地图,精准定位,方便老人或在外子女按需进行线上点单,擦亮智慧养老底色。
统筹疗资源,让老有所医。一是发展壮大乡村医疗卫生队伍,加大对乡村、边远地区人才培养投入,健全乡村卫生人才定向培养机制,鼓励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。二是医养结合,推动村卫生室与农村照料机构毗邻而建,或盘活卫生服务站闲置用房,提供给慢性病、残疾、高龄孤寡等空巢老人,促进服务有效衔接。三是建立医疗结对关爱制度。一方面,建立健康档案,为65岁及以上老人开展“健康敲门”行动,探索建立巡回医疗、邻(联)村延伸服务,实现入户基础健康检测、上门看病等;另一方面,根据健康档案及老年常见病理问题,定期下沉市(县)级优质医疗资源,为老人提供更专业化医疗服务。
补足精神关怀,让老有所乐。弘扬敬老传统美德。利用村广播,增加敬老美德、养老政策等信息播放度。建立亲属、村两委、党员、志愿者构成的关爱巡访队伍,鼓励低领老人与高龄老人结对帮扶,定期上门交流、服务,构建农村亲亲养老和谐社会。丰富敬老多彩生活。以组织放映电影、邀请歌舞团、戏班子定期来村表演等形式,搭建老年文化活动交流平台,实现乡村老人“玩具”多样化。打造“敬老+乡村旅游”模式,以乡村旅游辐射带动乡村养老产业发展。解决老人生活难题。设立老年人服务中心,及时提供服务,如老年人心理疏导、老年人权益保障等,帮助解决老人思想上和生活可能存在的疑难杂症。(作者:四川省阆中市审计局 胡瑛)
关键词: